灵活就业者每个月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月平均工资以及所选择的社保项目。一般来说,灵活就业者可以选择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灵活就业者在参加养老保险时,需要按照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例如,如果当地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灵活就业者每个月需要缴纳1000元(5000元*20%)作为养老保险费用。医保一般是按当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4.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以月平均工资5000元为例,灵活就业者每个月需要缴纳210元(5000元*4.2%)作为医疗保险费用。
2025年灵活就业社保最低要交多少钱?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最新明细来了~根据新社通app-社保缴费查询工具提供的2025社保缴费标准详情数据:

一般情况下,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例如,一位普通职工从25岁开始参保,一直正常缴费,到40岁时累计缴费满15年,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女性干部55岁、女性工人50岁)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新社通APP社保计算器,可以查询您的社保缴费明细啦~,点击下方获取
新社通社保计算器计算所得,数据仅供参考。
退休后退休金和养老金一样吗?
缴费方式不同:
而养老保险则是我们平时所缴纳的社保中的其中一个,一般由参保人所在的单位进行代缴,一部分上交给我国,而另一部分则计入参保人个人账户。
退休金是不用缴纳任何费用的。
资金渠道不同:
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则是社会保险资金。领取养老金的人员需要在退休前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且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退休金的资金来源通常是我国或地方,主要针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这些人员在退休之前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
概念不同:
养老金是一种社会性质的福利,通常是由有关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机构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和数额,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发放给退休人员的生活费用。
养老金的发放通常与个人的缴费记录紧密相关,体现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退休工资,则更多是指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变革前,公务人员或某些特定群体在退休后,根据其工作年限、贡献等因素,按月领取的货币形式的保险待遇。
领取方式不同:
社会养老保险金由相关部门机构统一发放,养老金的领取问题方面,对每个社会成员有统一的养老金领取规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相关法规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支付退休金,企业支付退休金后对职工退休退职无任何给付义务,后者指在职工退休后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如何提高养老金?
关注个人健康状况:
我国养老保险制是终身制,养老金会一直发放到离世为止。因此,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延长寿命,也是提高养老金待遇的一个重要途径。
避免提前退休:
退休年龄越晚,缴费年限长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会越小,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
关注自身健康,延长寿命:
我国的养老金是终身制,只要活着就会持续发放。因此,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延长寿命也是提高养老金待遇的一种方式。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办理退休:
社会平均工资越高的地区养老金越多。如果有多地参保的经历,并且想要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办理退休手续,需要确保在该城市累计缴费满10年以上。
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月退休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全省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2 × 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退休人员退休金计算方法:
月退休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全省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2 × 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其中a,根据本人月均缴费指数来确定,当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大于等于0.6时,a=1。当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小于0.6时,a=本人平均缴费指 数÷0.6 。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这里的“计发月数”是按照退休时的年龄来定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数值。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