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工资计算方法,退休金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退休时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退休时社会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这里的关键点是“社会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和“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预计领取月数。
计发月数不是指某个退休人员实际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月数(因为在退休时无法预计),而是根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测算出来的一个假定的指标。
退休年龄: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个人账户养老金可能略高
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主要是根据缴费基数和计算平均缴费指数使用的社平工资来计算的。类似于缴费档次,一般在0.6~3之间。平均缴费指数越高,计算出来的基础养老金就越高。但是,不要指望最后一两年按照高基数缴费,可以领取高养老金。平均缴费指数计算,是所有实际缴费年限平均的。
增加缴费年限:缴费年限是影响养老金待遇的重要因素。尽量延长缴费年限,可以让你的养老金待遇更高。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通过提高缴费工资等方式,增加个人账户储存额,从而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关注方案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金方案也会不断变化。及时关注方案变化,了解最新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和领取条件,有助于你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
地方补贴:各地在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基础上,可能会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额外的退休金补贴,这也会影响退休人员最终领取到的退休金数额。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