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保线上缴费,从打开APP起,几步实现便捷操作!下面随新社通app小编一起了解详情。
手机社保缴费需要用什么软件,3分钟解锁详细操作流程!
如今,社保借助网络完成缴费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样:
(1)支付宝缴费:打开支付宝APP,选择“城市服务”,进入“社保”页面,选择“社保缴费”,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和密码进行登录,选择缴费类型和缴费基数,确认无误后进行支付。
(2)微信缴费:关注当地社保微信公众号,进入“个人缴费”页面,输入个人身份证号码和密码进行登录,选择缴费类型和缴费基数,确认无误后进行支付。
(3)服务APP缴费:下载当地官网服务APP,注册并登录,选择“社会保险”,选择缴费类型和缴费基数,确认无误后进行支付。
(4)银行网银缴费:登录当地社保局官网,选择“个人网上服务大厅”,通过银行网银进行缴费。
社保网上缴费的流程
无论选择哪种途径进行社保网上缴费,都需要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登录当地社保局官网或下载当地服务APP,注册并登录账号。
选择“社会保险”模块,点击“个人参保缴费”或“单位参保缴费”,进入缴费页面。
根据个人或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缴费类型和缴费基数。
确认无误后进行支付,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包括微信、支付宝、银行网银等。
支付成功后,可以在个人中心查看缴费记录和状态。
社保网上缴费的注意事项
1、在选择缴费类型和基数时,要根据个人或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联系当地社保局或相关机构进行咨询和处理。
3、在支付过程中,要确认支付金额和支付方式是否正确。
4、在进行社保网上缴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5、确保个人信息准确无误,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手机号码等。
城镇职工社保与城乡居民社保有什么不同
报销人群不同:城镇职工报销的人群是有工作单位的职工以及退休人员;居民社保为没有工作单位的城乡居民提供报销。
缴纳原则不同:城镇职工是强制参保,单位必须为在职职工参保职工社保;居民社保是自愿原则参保。
缴费金额不同:城镇职工社保是根据社保缴费基数按缴费比例进行缴纳,一年大概需要上万元;居民社保是自由选择缴费档次,一年费用在500~5000元不等。
报销内容不同:城镇职工社保能提供五个险种的报销;而居民社保仅提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报销。
缴费方式不同:城镇职工社保是按月缴费,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居民社保是按年缴费,当年交下一年度的社保费用,个人承担费用,给予补贴。
一次性补缴新规是什么
一次性补缴年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且补缴年限不能早于当地实施社保制的时间。
一、社保补缴要求
年龄要求
对于参保人员,进行养老保险补缴,需要满足年龄要求。
男性参保人员满60岁,女职工满50岁,女干部满55岁。
职工和干部的区别,在于个人档案中,是否为管理岗位。
户籍要求
通常要求参保人员,在补缴地区要满足有户籍,或者有长期居住证明。
例如张某,在四川工作10年,回老家河南补缴社保,老家只要有户籍就可以向当地社保部门申请。
在2024年养老金全国统筹后,对于养老保险补缴的地区限制,会逐步放开。
五类人群可以一次性补缴
①2011年参保的国企职工
如果是国企职工,在2011年之前有过社保缴纳,不论缴费年限多少,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都可以申请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到15年。
②1961年至1982年期间下乡的知识青年
对上山下乡知青,也有一次性补缴,要求在退休之前,要有过实际缴纳的社保年限,满足条件后可以一次性补缴。
③在2011年之前参保的职工(养老保险满5年)
2011年之前的非国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5年的,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以申请一次性补缴剩余部分的养老保险。
④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员
参保过的城乡居民,在到达60岁时,如果养老保险缴费不满15年,可以按照要求进行补缴,养老保险补足15年可以办理退休。
⑤参过保的服刑出狱人员
根据社保法,服刑结束的人员,之前有过缴纳社保记录的,可以向当地社保部门申请补缴服刑期间的社保,由自己全额承担。
二、2025一次性补缴改动
企业职工补缴方式变化
在2024年,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满足男60岁女50岁/55岁,可以一次性补缴到15年办理退休。
2025社保法新规,符合条件的职工,满足男60岁女50岁/55岁时,顺延5年继续缴纳社保。如果补缴5年后仍不满15年,才能一次性补缴。
补缴金额计算方法
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的欠缴指数×缴费比例×补缴系数
缴费比例:一般为60%-300%,按照你社保缴纳的档次来。
补缴系数:通常为0.8-1.4之间,用来调整养老金的系数。
不愿补缴解决方法
①转城乡居民养老:如果需要补缴数额太大,可以申请转城乡居民养老,补缴金额小,但领取的退休金也少。
②选择退保:不想转居民养老,也可选择退保,退保只能领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金额。
如果符合一次性补缴的6070后,建议优先咨询当地社保部门,落地会有地区差异,补缴方式也会有少许变化。
本文所提供的数据和内容仅作参考,实际情况必须依据当地法规。期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新社通app,挖掘更多社保专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