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计算各类社保费用? 社保计算公式是怎么计算的?一文带你读懂2025社保缴费金额计算公式方案为缴费社保人员提供了重要的社保缴纳计算知识,让您在缴纳时候了解自己的社保费用。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其缴纳金额都适用这个公式:
【每月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社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其中,每种保险的缴费比例根据地区有所不同。
通常: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比例在14-20%之间,职工缴费比例在8%左右;
医疗保险的企业缴费比例在5-10%之间,职工缴费比例在2-5%左右;
失业保险的企业缴费比例在4-1%之间,职工缴费比例不超过5%;
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只由企业缴纳,职工不需要支付费用,生育保险缴纳比例比例在5-1%左右,工伤保险费率按照行业划分有多种缴费费率,普遍在2-1%左右。
社保缴费基数范围怎么确定?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由平均工资,即是地区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来确定。
地区社保缴费下限,即是最低基数,为上年度该地区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社保缴费上限,即是最高基数,为上年度该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地区职工平均工资每年将由省或市统计部门公布。公布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范围调整。
缴费基数是什么?根据刚刚的公式不难理解,社保基数就是我们参与社会保险时用于计算费用的基本数额,通常是职工个人上年度平均月工资。根据各地法规,部分地区会将其他数值作为部分险种的计算基数。还有以下特殊情况:
当职工上年度平均月工资高于地市社保缴费基数上限,此时将以该基数上限作为个人的缴费基数;
当职工上年度平均月工资低于地市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此时将以该基数下限作为个人的缴费基数。
职工个人上年度平均月工资具体又指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工资不仅指缴纳个税、社保公积金费用前的基本工资,还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提成、分红、各种假期中获得的工资等劳动报酬。因为劳动报酬种类较多且部分有较长时限,月平均工资通常由年度(1月到12月)总工资计算完成后取月平均数。
个人自行缴纳社保和单位交的有什么不一样?
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有哪些区别
缴费比例不同:职工社保缴费的比例,除法定的比例以外,社保经办机构会根据单位的情况核定缴费比例。比如工伤保险是根据用人单位所处的行业和工伤发生的频次核定比例。而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缴费比例和职工缴费比例是不一样的。
生育待遇不同:
职工社保生育保险待遇有哪些?
1.生育医疗费:包括生育的医疗费用、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等。
2.生育津贴:女职工在产假或手术休假期间可以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月标准为用人单位上年度从业人员月平均工资。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缴费满6个月后可享受生育医疗费报销。
缴纳的险种数量不同: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只能缴纳“两险”,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企业员工社保需要缴纳“五险”,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
提示:若您想知道更多的社保缴纳明细,可点击下方使用查询社保计算器,新社通app还为您提供社保养老规划方案。
新社通社保计算器计算所得,数据仅供参考。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