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险待遇的合称,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公司和个人的社保缴费比例是不同的:
养老保险:公司每月替你交16%入社会统筹账户,自交8%入个人账户。
失业保险:单位参保时,单位缴纳比例一般为2%,个人缴纳比例为1%。但需注意,有些地方对于外地人员,单位可能需要按照2%的缴费比例全额缴纳。
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也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通常情况下,单位的缴纳比例为9%,而个人的缴纳比例为2%。这些资金将用于支付医疗保险的相关费用。
工伤保险的缴纳比例根据不同行业的风险程度而有所差异,由用人单位自行选择档次来交纳。一般来说,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分档次进行,大致为0.2%、0.4%、0.7%、0.9%、1.1%、1.3%、1.6%、1.9%等。具体比例会依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由社保经办机构确定,并可根据情况变化进行浮动调整。此外,也有根据行业类型来确定缴费比例的情况,如一类风险行业可能按1.5%缴纳,二类风险行业按1.2%缴纳,以此类推。
生育保险:已经并入医疗保险,不再单独缴纳。
社保基数调整是几月份
保险基数的调整时间因地区而异,并非全国统一。具体来说:
调整时间的差异:
有的地区则是七月进行调整。
有的地区是每年四月开始调整保险基数。
还有的地区不跨年度,选择在一月进行调整。
调整的依据与流程:
无论具体是几月份调整,都需要等待当地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数额公布后,从调整月开始多退少补。
城镇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是依据本人月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的。若本人工资未发生变化,原则上缴费基数不做调整。
社会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是根据本人工资和社会平均工资的变化进行调整的,每年调整一次。
在对社保缴费基数进行调整时,社保局会要求事业单位根据员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来进行缴费基数的申报。
调整后的执行:
调整的原则是按照员工上一年度所有的工资收入所得,取平均数来得出当年度新的缴费基数。
新的缴费基数确定后,员工需按照新的基数缴纳保险费用。
新的社保缴费基数在当年的7月份确定后,就会从7月份开始执行,一直持续到次年的6月份,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调整。
综上所述,保险基数的调整时间因地区而异,可能是四月、七月或一月。调整过程需遵循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公布,并根据个人工资变化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后的缴费基数将从确定月份开始执行,持续至次年同月。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及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