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保卡需要激活吗?有哪几种激活方式?
需要激活
社保卡激活方式 1:
使用ATM自助激活
一些银行提供了使用ATM自助激活社保卡银行卡的选项,这是一种更加便捷的方法。以下是具体步骤:
前往银行ATM机:找到您所在城市或地区内支持社保卡激活的银行ATM机。通常,这些ATM机会有相关标识。
插入社保卡:插入您的社保卡到ATM机中,按照ATM屏幕上的提示进行操作。
设置密码:ATM机可能会要求您设置银行卡的密码,按照要求设置并确认。
选择激活功能:在ATM屏幕上,选择社保卡激活功能。通常,这个选项会出现在银行卡管理或相关设置中。
按照提示操作:按照ATM屏幕上的提示操作,包括确认个人信息、输入验证码等。
完成激活:按照ATM屏幕上的要求,完成社保卡银行卡的激活过程。通常,ATM机会打印一张激活成功的凭条。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完成激活,不需要等待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不过,您需要找到支持此功能的特定ATM机。
社保卡激活方式 2:
使用网银或手机银行激活
许多银行提供了网银和手机银行应用程序,允许您在线完成社保卡银行卡的激活。以下是具体步骤:
下载和安装银行应用:如果您的银行提供了手机银行应用程序,首先需要下载并安装它。然后,根据应用的提示进行注册和登录。
选择激活功能:在应用程序中,通常会有一个“银行卡管理”或类似的选项。选择这个功能,并找到社保卡激活选项。
填写信息:根据应用程序的提示,填写您的社保卡信息,包括卡号、身份证号码等。
设置密码:应用程序可能会要求您设置银行卡的密码,按照要求设置并确认。
验证身份:应用程序可能会要求您进行身份验证,通常通过短信验证码或其他方式。
完成激活:按照应用程序的要求,完成社保卡银行卡的激活过程。应用程序会发送一条激活成功的消息。
社保卡激活方式 3:
前往银行柜台激活
这是最常见的激活社保卡银行卡的方法。您可以前往发卡银行的柜台,提交相关材料并填写申请表格,然后银行工作人员会帮助您完成激活过程。以下是具体步骤:
准备所需材料:首先,您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包括社保卡本身、身份证、银行卡、个人签名等。确保这些资料齐全。
前往发卡银行柜台:前往发卡银行的柜台,选择一个方便的时间。最好提前电话咨询一下,确认柜台工作时间。
填写申请表格:在柜台,银行工作人员会提供相关的申请表格,您需要填写必要的信息,包括您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提交材料:将填写完毕的申请表格和相关材料提交给银行工作人员。他们会核对信息并进行处理。
设置密码: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要求您设置银行卡的密码,以确保安全性。请牢记您的密码,并不要轻易告诉他人。
完成激活:银行工作人员会进行必要的系统操作,完成社保卡银行卡的激活。您可以在银行柜台上进行相关查询和操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明了,可以获得银行工作人员的直接帮助。但缺点是需要亲自前往银行柜台,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二、社保续交手续:社保续交需要哪些手续?
社保中断如何续交?
如果是因为从单位离职造成社保中断,但是没有欠费情况,续缴不需要办理特别的手续。
如果是因为未及时缴纳社保费因为欠费造成中断,需要先补缴欠费后,中断不超过一个月的免收滞纳金,中断超过一个月的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需要到社保经办窗口办理,补交同时办理续缴手续。
在新单位入职后,单位办理社保增员之后就可以直接缴纳,续缴的社保费用、缴费年限会继续累计到已有的个人账户中
三、社保缴纳比例是多少?嘉兴社保缴纳比例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具体比例如下:
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16%,个人缴费比例为8%。
医疗保险比例:单位10.5%,个人2%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5-1%,个人0.2-0.5%。
工伤保险的缴纳主要由用人单位负责,职工个人不承担费用。用人单位需要以本单位全部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通常以上一年度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如果单位和职工个人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上年度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则以该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生育保险费由企业按月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具体比例根据不同类型的单位有所不同:
事业单位按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按照0.4%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
一般企业按在职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作为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基数,按照0.8%的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
公积金的缴纳比例一般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缴纳比例一般在5%~12%之间,单位和个人可以在此范围内自行选择缴纳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单位和个人的缴费比例要一致。
》》还不知道自己社保缴纳明细吗?点击新社通app社保计算器,查询所在城市社保缴费明细!
新社通app数据所得,数据仅供参考。
社保即社会保险,是依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旨在保护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通过立法形式实施,以劳动者为保护对象,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主要项目。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