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员工顺利通过试用期,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员后,他们往往会格外关注自己的福利待遇,其中,由公司为缴纳的五险一金成为了众多员工关注的焦点。许多员工会主动查询自己的五险一金缴纳记录,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切实支撑。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个部分组成,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1.基础养老金:(当地的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当地的当年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退休上年度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 ,下面一起来看下例子吧!

针对沈某,一位1965年出生的男性,目前居住在四川广元一位并已退休的情况,我们再次详细阐述其养老保险缴纳情况及预计的养老金数额:
沈某,作为一位勤勉的职工,他的养老保险缴纳记录长达25年之久,且缴费档次一直保持在较高的100%水平。基于这些关键数据,我们利用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结合最新的养老保险法规,对其养老金进行了如下估算:
在基础养老金方面,我们采用公式“(养老金计发基数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平均缴费指数)÷ 2 × 缴费年限 × 1%”进行计算。其中,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根据杨某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的,平均缴费指数则反映了其缴费档次的高低。经过精确计算,我们得出沈某每月的基础养老金约为2080元,这一数额体现了其在职期间对养老保险体系的贡献。
至于个人养老金部分,我们则是根据沈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以及他退休年龄所对应的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来进行估算的。经过计算,我们得出他每月可以从个人账户中领取约1360元的养老金。这一数额不仅反映了沈某个人账户的积累情况,也体现了养老保险体系作用。
综上所述,沈某每月预计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为3440元,这一数额是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之和。这一估算结果不仅考虑了沈某的缴费情况、缴费年限和缴费档次,还参考了最新的养老金计发法规和计发月数等因素,因此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养老金的数额由多个变量共同确定的,这些变量包括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累积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积额以及养老金计发月数。深入探究后,我们可以发现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实际上是由社会平均工资和个人缴费基数的相对水平而定的,因此它最终可以归结为缴费基数的因素。同样,个人账户累积额也是直接由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而定的。而养老金计发月数,则主要取决于个人的退休年龄。所以,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影响养老金数额的最关键、最直接的四项因素是:退休时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个人的缴费基数、累积的缴费年限以及个人的退休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