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养老保险是为了支撑退休后的生活,医疗保险是为了在生病时提供经济支持,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则分别在失业、工伤和生育时提供相应的保险。
退休金计算方式是怎样的2025?
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部分地区也称为退休上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这里的“计发月数”是按照退休时的年龄来定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数值。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享受比例。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未超过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乘以百分之一点二;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超过二十五年的,其享受比例为:1992年7月31日前缴费年限减去二十五后乘以百分之一,再加上百分之三十。
基本养老金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退休地点:各地的发展确实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工资水平高、消费水平也高,退休老人的养老金如果不高一些的话,相对就难以维持生活水平。一般来说,一线城市的养老金水平是更高一些的。
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缴费年限跟基础养老金是成正比的,缴费15年和缴费30年,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养老金会相差一倍。
缴费工资:个人缴费工资越高,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可能越高,进而增加基础养老金;同时,个人账户储存额也会随缴费工资的提高而增长。
退休年龄:在城镇职工养老金计算公式中,个人养老金是根据养老金个人账户里的总额除以计发月数得来的,不同退休年龄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40周岁到70周岁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