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计算方式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方式,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下限为0.6,上限为3。
因此,在养老金的计算中,无论哪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例:
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5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0.6)2151%=54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1.0)2151%=675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3.0)2151%=135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0.6)2401%=144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1.0)2401%=18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500元+4500元3.0)2401%=3600元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个月=每月养老金
退休后2025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过渡性养老金(适用于特定人群):具体计算方法因地区而异,需参照当地法规执行。
没有交过一分钱社保,老了怎么办,能领养老金吗?
一分钱不交,60岁是不能领养老金的?。为什么呢?因为按照我国的法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可是硬杠杠,谁也不能例外!
当然啦,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之前没交过养老保险,但我现在想交了,来得及吗?”这个问题嘛,得看你的具体情况。如果你现在离60岁还有好几年,那赶紧交起来,说不定还能赶在退休前交满十五年。但如果你已经快到60岁了,还没交过几年养老保险,那可能就得考虑其他方式了,比如一次性补缴或者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