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河北、内蒙古、辽宁、上海、天津等10余省份上调养老金,具体上调了多少呢?为什么各省份调整标准不同?
10余省份上调养老金,具体上调了多少?
2021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对2020年底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的4.5%。
这意味着中国基本养老金已经实现了“17次连续增长”。通知还指出,此次调整将继续采取配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方式。
在公布2021年养老金调整计划的12个省份中,上海的配额调整最多,达到70元/人/月。宁夏和新疆略低,配额调整增加60元/人·月;天津、内蒙古、陕西、辽宁依次为58、56、56、54元/人·月;紧随其后的是甘肃、河南、河北分别是50元、50元和49元/人·月;安徽和江苏排在最后,分别是35、31元/人·月。
为什么各省份调整标准不同?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照上年全国人均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进行调整,各省的调整比例和调整水平以全国调整比例为上限确定。
在实践中,各省以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养老金数为水平基数,根据国家统一政策确定各省的调整比例和水平。各省之间的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率和支付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各省之间养老金调整的绝对量也有客观差异。
具体到绝对调整量,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人均养老金水平较高的省份,人均调整和增长的绝对量相对较高。它不仅体现了养老基本保险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体现了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的基本定位。
上调养老金有什么意义?
很多人可能认为养老金的上调只是为了增加退休人士的收入,甚至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反对养老金的上调,认为老人的收入超过年轻人是不合理的。但事实上,我们国家提出养老金上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有意义的。
大家都应该很清楚,我们今天社会的价格与当初大相径庭。养老金上调其实是为了抵御通货膨胀给老年人带来的生活压力。我们必须知道老年人已经失去了工作能力。如果按十多年前的标准发行养老金,很多老人可能活不下去,所以向上调整肯定是存在的。
了解养老金体系的人可能会发现,养老金的上调基本上是跟随价格的上涨。至于一些老年人生活吃力,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养老金向上调整是基于个人基础。基数大的老人自然会得到更多的福利,基数小的自然会得到更少的优待。
当然,这不是养老金每年上调的唯一原因。其实国家还有另外一层深意:鼓励大家参加社保!中国人口高达14亿,但实际缴纳社保的人很少。许多人对社会保障有很大的误解,尤其是养老保险。许多年轻人不愿意支付社会保险的原因是国家把自己的钱给了养老的老年人。
但事实上,养老保险支付的金额将存入我们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并在我们退休后返还给我们。而国家上调养老金是为了调动大家参加社保的积极性。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参加社保。因此,养老金的上调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有着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