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退休认定12年视同缴费,退休后能领多少过渡性养老金?看计算公式是什么?接下来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视同缴费相关资讯。
参保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时,如果能够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话,退休后的养老金是可以增加不少的,因为有视同缴费年限的退休人员,每月是可以多领一份过渡性养老金的,那么在2023年退休,可以认定的视同缴费年限有12年,退休后能领多少过渡性养老金呢?看计算公式是什么?
截止到目前为止,各地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都是略有不同的,甚至部分地区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完全是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咱们需要根据退休人员的所在地计算。
比如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年限是12年,那么退休地不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是不同的,与此同时,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是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因素之一,所以退休人员的所在地是非常重要的。
假设退休人员的所在地是山东,视同缴费年限有12年,在2023年办理退休,那么每月的过渡性养老金能有多少呢?
根据山东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来说,除了视同缴费年限、当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和过渡性系数之外,退休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也是需要有的,比如退休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是0.86,那么在视同缴费年限是12年,过渡性系数是1.3%,当地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182.5元的情况下,退休人员每月的过渡性养老金就能够领到:7182.5*0.86*12*1.3%=963.6元。
从上面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山东办理退休的人员,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条件主要有4个,其中过渡性系数是统一的,而视同缴费年限、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以及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等等,都是根据退休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的,退休人员的缴费情况不同,办理退休的时间不同,最后可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也是不同的。
再比如在北京办理退休的人员,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是分为两部分的,其中视同缴费指数按1计算,过渡性系数也都是1%,除此之外,退休人员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也是需要的,假设退休人员的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是0.96,那么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有多少呢?
在视同缴费年限是12年的情况下,G视同的待遇是1329.84元,计算方式是11082*1*12*1%=1329.84元,而G实际的养老金待遇是611.73元,计算方式是11082*0.96*5.75*1%=61.73元,两项待遇相加,就可以计算出退休人员在北京的过渡性养老金是1941.57元。
还有江苏的过渡性养老金,是按照推算账户储蓄额计算的,而这个推算账户储蓄额是根据参保人员1995年底前的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推算出1995年前全部缴费年限的储存额,再1996年以后的利息计算的,因为计算的数据需要1995年省和市的职工平均工资,所以大部分人员都是无法估算这个推算账户储蓄额的,因此也就无法计算江苏的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总结来说,在2023年退休,视同缴费年限有12年的情况下,退休人员的所在地不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是不同的,而过渡性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也是因人而异的。
以上就是关于视同缴费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您还想了解更多五险一金专业资讯,欢迎关注社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