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养老金补发后,有些人会另外补发一笔统筹外待遇!怎么回事?下面就随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详情吧。
目前已经有至少23个省份敲定了2023年新计发基数,而北京的11525目前看只是“坊间传说”、还没公布,需等待确认。
其他地方如下。
那么,最近我们注意到前几天江苏镇江、扬州、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等地的企退职工,纷纷留言表示收到了补发的差额。

与这个计发基数有什么关系呢?今年能补发养老金的人到底有多少?
原来,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是用来计算2023年1月以来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一个关键参数——这个数据与上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来,一般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计发基数相对就越高。
比如同样30年工龄、缴费指数0.6,你在北上广深退休,与你在内地退休,很明显,前者待遇会更高一些。不只是江苏,济南市、山西部分地区、上海市也已陆续补发到位。
参照最近三年的进程,其实绝大多数的地区都会在当年的12月31日之前,将此事完结落地,不过也有少数几个地区,会在第二年的年初补发,毕竟各地的退休人数数量不同、进展也不同。
所以上面这23个省份,退休职工们在2024年元旦之前,要密切关注你社保卡养老金账户入账金额的变化,如果额外多出一笔钱、不是取暖补贴的话,那么大概率就是这个补发的养老金。
要分下列这两种情况、依次看看。
(1)首先我们知道医疗保险目前各省都是各自制定方案、并没有实现医保全国统筹,所以各地的报销标准、比例往往有差别。
因此,医保卡个人账户中、退休人员每月划入的钱(医保返款)也属于“统筹外”的待遇,然后房改补贴、取暖补贴、独生子女费、生活补贴、物业补贴、书刊费等等也属于统筹外待遇。
而所谓“统筹内”待遇,一般指的是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等由社保基金承担的费用。
12月份,各地养老金补发后,有些人医保个人账户返款,同步也会提升!还会补发一笔统筹外差额,我们不妨来举个例子计算一下。
比如江苏省会南京市,2023年医保个人账户返款是按退休当月养老金的5.4%挂钩划入,而江苏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8613元、相比去年8309元涨了304元。
涨幅3.66%——在近期12月养老金重算补发后,医保个人账户的返款,这笔统筹外待遇,同样也会因此而重算补差。
下面看看计算。
假设南京企业退休职工高大爷,工龄35年、养老保险缴费指数1.0、今年1月退休,12月补发养老金差额=(2023年新计发基数-2022年旧基数)×(1+养老保险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补发月数。
即(8613-8309)×(1+1)÷2×35×1%×11个月=106.4×11=1170.4元;
这笔钱属于“统筹内”的待遇补发,而统筹外的待遇医保返款补发金额=(106.4×5.4%)×11=5.75元×11=63.25元。
这笔钱,就是统筹外待遇补发。当然还有一种情况。
(2)第2种情况,有些人统筹外待遇“生活补贴”在12月迎来发放,比如最近12月上旬,有事退网友分享发放了4625元的款项。
包括了10个月的养老金差额、以及生活补贴,这也属于统筹外待遇的股份。
综上所述和提醒:
12月养老金重算补发入账后,有些人会另外补发一笔统筹外待遇,主要是部分地区医保个人账户返款、或者生活补贴等统筹外待遇补发。
提醒:并不是全体所有人都有“医保返款和生活补贴”补发,因为多数地区今年医保个人账户返款已经调整减少了,换来了门诊统筹和买药报销待遇的提高。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社保网解锁更多专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