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是一种社会保险,确保人们退休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它由企业或个人通过长期储蓄、投资等方式积累。作为社会保险福利,养老金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具有确保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鼓励储蓄与投资、提高生活质量等功能。
2025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当地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是个人及其单位历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累计金额加上利息。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例如60岁退休为139个月,55岁退休为170个月,50岁退休为195个月等。对于提前退休的情况,计发月数会相应增加。
2006年6月30日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账户总额÷120;2006年之后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退休金影响因素有哪些?
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缴费年限跟基础养老金是成正比的,缴费15年和缴费30年,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养老金会相差一倍。
社保缴费基数,通俗来说,就是你工资的一个“依据”。它不仅关系到你每个月需要缴纳多少社保费用,更深层次的是,它还确定了你在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待遇时额度的高低。
可以说,社保缴费基数就像是在为你未来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打基础”。社保缴费基数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你的社保待遇。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为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会不断提高,从而带动基础养老金的相应增长。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