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上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怎么计算?计发月数怎么算?
养老保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个人账户。退休以后,人们从个人账户中每月支付一部分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究竟是怎么计算呢?个人账户里积累的钱是怎么来的?
养老金究竟是什么?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养老金是我国为了保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根据劳动者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其主要目的是确保老年人在退休后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那么上海个人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什么?接下来随新社通一起了解具体详情吧。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
《社会保险法》法定,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依据国发2005年38号文书确定,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个别人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据新社通了解到,上海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
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个人账户金额怎么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是怎么来的呢?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余额的钱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参保缴费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记入个人账户,恰好是职工每月个人缴费部分。不过在2005年我国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以前,每月记入个人账户的钱数是缴费基数的11%,而个人缴费部分只有缴费基数的3%~4%。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每年又要按照我国统一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计算利息。社会保险法仅仅是法定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不低于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后来逐渐由各省统一公布,到2016年开始记账,利率由人社部和财部统一公布。当年的记账利率高达8.31%。
2016年以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是7.12%、8.29%、7.61%、6.04%、6.69%、6.12%、3.97%。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计算举例:
假设2022年12月底我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余额有10万元,2023年又按照5000元基数缴费,在当年3.97%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情况下,个人账户余额会变成多少呢?
①2022年12月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在2023年底的本息相对非常好计算,就是等于10万元×(1+3.97%)=103970元。
②5000元基数缴费,每月记入个人账户400元。这一部分的本息又该如何计算呢?
可能很多人还担心,由于每一个月的缴费时间并不固定,计算起来是不是非常复杂呀?根据原劳动和社保部公布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法规》,有关计息是按月计算,当月缴费都也计算当月利息。比如1月份记账,是计算12-1+1个月的利息,还是3.97%。2月份记账,就只计算12-2+1个月的利息了,也就是3.97%×11/12。
因此,如果一年全部缴费的话,当年缴费的个人账户的记账利息是一月的个人账户记账额×78×当年记账利率÷12,也就是400元×78×3.97%÷12=103.22元,加上本金的话就是4903.22元。
所以,养老保险缴费一年,个人账户的余额有10万元变为108673.22元。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60岁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以领取1/139,即每月781.82元。
退休以后领取养老金,只有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是从个人账户余额中扣除,剩余部分是统筹基金支付(文书依据是上面的暂行法规。参保人去世的时候,个人账户余额是可以继承的。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