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退休金区别!如何正确使用退休金计算器的?算一算不同缴费年限领取的金额有什么不同的?
关于养老金计算方面
退休金的计算方式颇为复杂,它与缴费年限、缴费基数、社平工资、个人账户余额、退休年龄等多个因素紧密相关。依据全国统一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当前多数人参保所产生的基本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部分人员还会涉及过渡性养老金。
下面来看看,武威退休养老金怎么领多点?社保养老险缴费年限区别:21年、23年、27年分别能领多少钱?
养老金总额的计算方法
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加,即可得到每月的养老金总额。例如,60岁退休时每月养老金约为900元(基础养老金) + 518元(个人账户养老金) = 1418元。
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独立吗?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是相互独立的。
基础养老金跟社平工资挂钩,个人账户养老金跟积累有关。由于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跟社平工资增长率没有多大关系,所以这两部分是相互独立的。
总体来说,养老金待遇有一部分是具有保值增值能力的,那就是基础养老金。另一部分是与积累有关的,指的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但这两部分都是跟缴费档次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养老金待遇的原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工龄满了21年、23年、还有27年,这养老金啊,到底能差出多少来?咱们边聊边乐呵,用大白话把这事儿整明白。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武威退休、都按150%缴纳,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社保缴纳21年:
基础养老金=222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37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3590元。
社保缴纳23年:
基础养老金=243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50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3930元。
社保缴纳27年:
基础养老金=28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176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4610元。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而影响养老金的四个要素是:社平工资、缴费档次、缴费年限、计发月数。
社平工资:就是退休地,退休省份的选择很关键。不仅仅关系到养老金的计发,也关系到养老金的增长,养老保险的缴费。不同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差异会导致养老金的显著差别。
缴费档位:社保缴费比例从60%至300%不等,直接影响退休后养老金的待遇。缴费档位影响?社保卡个人账户余额?: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养老金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
缴费年限:工龄不仅关系到退休前每月的工资,还可能影响退休后的补贴。?缴费年限与缴费水平?:缴费满15年仅是享受养老金的最低年限要求,实际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待遇越高。
退休年龄:就是我们常说的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小,可能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略高。
》养老金不够花?快来新社通app养老金规划,领取您的专属方案,为您的退休生活“加薪”!
总体来说,养老金待遇有一部分是具有保值增值能力的,那就是基础养老金。另一部分是与积累有关的,指的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但这两部分都是跟缴费档次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养老金待遇的原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养老金领取条件:何时能领?
关于养老金多久可以领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和满足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
法定退休年龄
被保险人需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开始领取养老金。一般来说,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或50周岁,具体取决于工作性质和地区方案)。另外,因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且失去生活来源的,经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提前到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领取养老金。
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
关于养老保险的累计缴费年限,人社部有确切法规:
2025年1月1日至2029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不调整,仍为15年。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退休的人员,只要社保累计缴费满15年,就能够按月领取退休金。
2030年1月1日及以后:从这一年开始,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增加6个月。具体的增长情况为:2030年为15年6个月,2031年为16年,以此类推,直至2040年达到20年。
养老金领取年限
1.终身领取:
只要领取人还在世,就可以一直领取养老金。即使个人账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
养老金的领取保证期为10年。若被保险人领取养老金期间不足10年死亡,剩余年限的养老金可由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领取。若被保险人领取养老金时间满10年仍健在,则继续按原标准领取养老金,直至死亡当月止。
2.养老金增长机制:
个人养老金还会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领取的养老金总额就越多。
总之,养老金的领取时间取决于参保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随着方案的调整和完善,这些条件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参保人员及时关注方案动态并咨询相关部门以获取最新信息。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