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仅适用于1996年之前工作的人。具体资格和付款方式因地域而异。
一名七台河女性退休人员的概况:她出生于1970年,作为职工已缴纳社保满21年,且缴费档次达到130%。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的估算:
她每月可享有的基础养老金约为1690元;
加上个人养老金部分,每月约为1120元;
因此,她每月的养老金总和为2810元。
哪些因素影响基本养老金水平?
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养老金金额的增加。
缴费工资:缴费工资也是计算养老保险金的重要因素,缴费工资越高,养老保险金越高。
退休年龄:选择对退休金数额也有一定影响。虽然法定退休年龄是固定的,但个人可以选择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并晚退休,从而增加缴费年限和缴费水平,进而提高退休金数额。
退休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也被称为社会平均工资,这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养老金的计算中,社会平均工资作为基础养老金计算的一个关键参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础养老金的数额。通常情况下,社会平均工资较高的地区,基础养老金的数额也会相应较高。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