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社保交满15年后就可以领退休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如何想领更多的退休金?要怎么做呢?退休金和缴费档次什么关系?缴费时年限长划算,还是档次高划算?
很多人只知道交社保,却不知道退休后可以领多少退休金,关于社保缴满后退休能领多少钱?而人们在选择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时候,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选择缴费基数上下限之内的多个缴费档次。比如说60%、100%和300%等等。可是,退休养老金和缴费档次是什么关系呢?具体跟随新社通APP小编来了解一下。
退休金是一种基于社会保险体系的养老保险待遇,旨在支撑个人退休后基本生活。它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并根据多个因素来确定具体金额。退休金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我们来看一下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又称社会性养老金,它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即: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 缴费年限 * 1%。
提示: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1)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基础养老金
= (P + P × i ) ÷ 2 × n × 1%
= P × (1 + i)÷ 2 × n × 1%
P: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i: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缴费指数=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社会平均工资)
n:本人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
(2)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预计领取月数。个人账户储存额是缴纳养老保险期间个人缴纳部分所形成的积累,而预计领取月数则根据退休年龄和平均寿命等因素确定12。
(3)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指的是建立个人账户以前的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的。
什么是养老金缴费档次?
一般来说,缴费档次就指的是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不过,由于养老金计发基数和缴费口径不一致,可能会出现缴费档次低于平均缴费指数的情况。比如说山东省今年的60%缴费档次是4242元,但是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068元,转化为今年的平均缴费指数的话,实际上只有0.568。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钱怎么计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算月数。
对于同一个人来说,退休年龄如果不变,计发月数就是一样的。现在的计发月数是这样的:
个人账户的余额,都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的。所以,从记录个人账户的额度来看,300%档次缴费是60%档次缴费的5倍,呈严格的正比例关系。
比如说今年的山东省缴费基数上下限是4242元至21207元,按照4242元基数缴费,每月个人账户可以积累339.36元。如果是21207元基数缴费,每月可以积累的钱数是1,696.56元,恰好是4242元基数缴费的5倍。
虽然说后面都有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但是目前相应的记账利率是全国统一的,由人社部每年统一公布,2023年是3.97%。所以如果按积累来看的话,个人账户养老金始终是正比例关系,但是仅限于某一年度缴费。如果出现了跨年度,由于每一年度的记账利率不一样,计算就复杂多了。
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什么关系?
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两种不同的养老金组成部分,它们在计算方式和发放过程中各自独立,但共同构成了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
以下例子职工参考:
2025退休后养老金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顾名思义,就是你在工作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累积起来的。它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工龄满了30年、31年、还有32年,这养老金啊,到底能差出多少来?咱们边聊边乐呵,用大白话把这事儿整明白。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退休城市、出生年份、退休年龄、缴费系数都相同的情况下,社保缴费年限累计32年时,计算如下: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退休城市、出生年份、退休年龄、缴费系数都相同的情况下,社保缴费年限累计31年时,计算如下: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