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2×本人累计缴费年限×1%。举个例子,算一下:假如某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养老金计发基数)7000元,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为0.6(60%),累计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7000×(1+0.6)÷2×15×1%=84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存储额: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个人缴费(费率8%)及其利息;计发月数:根据平均寿命计算,50岁退休按195个月,55岁退休按170个月,60岁退休按139个月。这个“计发月数”只是用来计算退休当年的养老金,与实际发放月数无关,实际会终身发放。举个例子,算一下:假如本人缴费工资基数为5000元,个人费率8%(灵活就业人员一般费率20%,8%计入个人账户)本年度个人账户存储额=5000元×8%×12个月=4800(元),假如缴费工资基数不增长,交15年: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4800×15=72000(元)(未计算利息),假如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72000元÷139个月≈518(元)。
过渡性养老金:“新人”没有过渡性养老金,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的“老人”和其它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才有过渡性养老金。各省市自行制订过渡方法,各地区可能有所差异。
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础养老金=(退休上一年湖北十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上一年湖北十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有哪些区别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人员只能交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不能交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极少数省市可以交失业保险。
职工社保包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等五种保险。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面向的群体主要有两类:
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己缴纳社保,申请领取社保补贴的,最长可以享受3年社保补贴待遇,对于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以延长社保补贴申领期限至退休;
2、高校毕业生,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果实现灵活就业,正在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职工社保,那么通常可以申请领取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社保补贴申领期限通常最长为2年。
职工社保:适用于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职工,由公司和职工共同缴纳。
生育待遇不同:
灵活就业参保人可以享受待遇的生育医疗费用包括:
1.生育的医疗费用
包括符合要求的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含宫外孕终止妊娠)、分娩住院期间的费用,终止妊娠、分娩住院期间诊治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费用。
2.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包括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施行输卵管、输精管结扎或者复通手术、人工流产、引产术等发生的医疗费用,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期间诊治合并症、并发症的费用。
3.法规要求纳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的其他费用
注: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用耗材支付范围的生育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要求支付;其他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要求执行。
职工社保生育待遇主要包括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计划生育手术费用报销以及其他相关补贴。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