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了解: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退休人员退休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期限×1%。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则是: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这部分的计算依赖于个人在养老保险期间的累计储存额以及养老金的计发月数。
》点击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快算算你的养老金够不够花!
下面来看看,2025年沈阳退休金计算公式详解:缴费年限不同,养老金差异显著(38年/40年/42年)
在社平工资、退休城市、退休年龄都一样的情况下,缴费年限分别为38年、40年、42年时,退休金能领多少?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沈阳退休、都按80%缴纳,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社保缴纳38年:
基础养老金=455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76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7310元。
社保缴纳40年:
基础养老金=479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91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7700元。
社保缴纳42年:
基础养老金=503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3050元
每月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约8080元。
养老金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它受到社会平均工资、社保缴费档次、个人的累计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的共同影响。其中,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同样对养老金金额产生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就越少,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个人账户余额下,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可能会略有增加。
养老保险断交是否会作废?
很多人担心社保断缴会导致养老保险待遇清0,甚至不敢轻易换工作。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社保经办机构会保留你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有的参保缴费记录都会被保存下来。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也会连续计算利息,你之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会白费。
只要你累计缴费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长时间断缴会导致累计缴费时间变短,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也会减少,最终到手的养老金自然也会少一些。
所以,虽然社保养老随时可以断缴,但为了自己的权益,还是尽量保持连续缴存吧!毕竟,长缴多得制是社保的基本原则哦!
退休养老金能退吗?
养老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退还的,具体退还情况需根据不同的情形来介绍。以下是可以退还养老金的几种情况:
累计缴费满十五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此时养老金账户正常退出,而非退还。
重复缴纳养老保险:
如果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与用人单位缴费重复,可以退还灵活就业人员缴费的部分;如果是银行代扣缴费与企业缴费重复,则退还企业缴费部分。
参保人员死亡:
在职期间死亡:参保者在职期间死亡时,会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此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退休后死亡:退休后去世,但个人账户中的金额并未领取完毕,余额可以一次性结算出来,由法定继承人领取。
出国定居并丧失国籍:
参保者若在未达到领取养老保险条件前出国定居,并且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申请终止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并一次性退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此时需要提供居住地有关部门部门出具的移民手续和户口簿注销页等证明材料。
提前享受养老金:根据法律法规,女性60岁、男性65岁及以上的退休人员可以提前领取养老金,以弥补个人经济困难。但这一法规可能因地区和方案不同而有所差异。
正常退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此时并非“退还”养老金,而是按照相关法规领取。
其他特殊情况:
在国内工作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回国的,可以申请一次性退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港澳台居民在达到法规的领取养老金条件前离开内地(大陆),经本人书面申请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的,可以将其社会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社保一般情况下不提议退保,因为退保会影响个人的社保待遇和未来的养老保险。在做出退保确定前,提议参保人充分了解相关法规,并谨慎考虑。
》担心养老金不够花?快来领取您的专属方案,点击新社通app养老金规划,为您的退休生活“加薪”!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