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来聊一下养老金的话题。养老保险的福利是退休金、退休费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的。
养老金:狭义上来说,养老金主要是指退休人员从社会保险机构领取的一种基本生活经济来源。它是在职工在退休后,按照其工作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和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给予的一种经济收入。

社保缴费是指参加各类社保保险并缴纳保费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缴费。社保缴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单位缴纳部分和个人缴纳部分。
下面新社小编一起来看下,以厦门为例(不考虑过渡养老金):
谢某:退休城市:厦门,缴费年限:39年,退休年龄:61周岁,缴费系数:110%
谢某退休后退休金测算:基础养老金测算每月约3590元
个人养老金测算每月约250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3590+2500=6090元。
老魏:退休城市:厦门,缴费年限:41年,退休年龄:61周岁,缴费系数:60%
老魏退休后退休金测算:
基础养老金测算每月约2870元
个人养老金测算每月约143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2870+1430=4300元。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计算所得出:谢某与老魏的差别,缴费年限、缴费档位不同的情况下,差别6090-4300=1790元。
总结起来,退休金的多少与个人的缴费情况、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退休年龄、地方等多个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应积极参加养老保险,确保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以期在退休后获得充足的养老体系。同时,了解和关注养老保险的调整变化,对于规划个人退休生活、合理预期退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退休养老金计算公式是什么?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注释】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示例】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