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pension)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截至2024年11月,中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突破7000万户。接下来随社保网-APP一起了解一下。
养老金由个人、企业和有关部门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积累而成,退休后按法规领取。
若西宁有个亲戚沈某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4817元,西宁法规的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0%。
接下来,我们根据缴费比例来计算个人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据新社通app养老保险计算器显示,个人缴费额=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4817元×20%=963.4元
则:沈某个人需要缴纳963.4元。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于虚构数据的计算示例,实际的缴费金额会根据具体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以及当地社保方案的法规而有所不同。此外,社保方案也会随时间变化,因此在实际计算时,建议参考最新的方案法规。
小编查阅新社通app显示,养老金计算方法,退休金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所有缴费月份的缴费指数之和÷累计缴费年限的月数
月缴费指数=月缴费基数÷上年度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预计领取月数。
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指退休当年所在城市或地区上一年度所有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本人平均工资指数:是指个人历年缴费基数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的平均数。
缴费年限:指个人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数。
2006年6月30日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账户总额÷120;2006年之后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下面新社通小编带您了解,交24年社保和交26年社保,退休后养老金能相差多少钱?
下面社保网小编一起来看下,以西宁为例(不考虑过渡养老金):
柯某:退休城市:西宁,缴费年限:24年,退休年龄:52周岁,缴费系数:120%
柯某退休后养老待遇测算:
个人养老金=1510元
基础养老金=268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1510+2680=4190元。
老魏:退休城市:西宁,缴费年限:26年,退休年龄:52周岁,缴费系数:70%
老魏退休后养老待遇测算:
个人养老金=950元
基础养老金=223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950+2230=3180元。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计算结果显示,柯某与老魏的养老金差距源于缴费年限和缴费档位的差异,这一差距具体体现在数额上,柯某的4190元减去老魏的3180元,等于1010元。
养老保险个人可以补交吗?
个人养老金是可以补交的,但具体补交方案和法规可能因地区和养老保险类型而异。以下是对个人养老金补交方案的详细介绍:
补缴养老金的条件有哪些?
达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个人可以在符合一定条件下进行补交,以满足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因单位原因未按时足额缴纳: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法定时间内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员工有权要求单位进行补交。
单位应承担补交费用,并可能还需支付滞纳金。
补交方式如下:
一次性补交: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特定的人群和情况,如一些地区对于在社保制实施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在达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的,可以一次性补交。
分期补交:个人也可以选择按照一定的期限和金额逐步完成补交。
综上所述,个人养老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补交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补交方案可能因地区和时间而异,具体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办理补交前,请务必咨询当地社保局或相关部门以获取准确信息。
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养老金待遇?
关注自身健康,延长寿命:
养老金是终身制,只要活着就会持续发放。因此,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延长寿命也是提高养老金待遇的一种方式。
避免提前退休:
养老金的发放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有关,而计发月数又与退休年龄有关。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短,每月能领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越多。因此,避免提前退休可以间接提高养老金待遇。
关注自身健康,延长寿命:
养老金是终身制的,只要活着就会源源不断地发放。因此,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延长寿命,能够领取更多养老金。
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办理退休:
社会平均工资越高的地区,养老金待遇也会相应更高。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办理退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养老金待遇。
对于有多地参保经历的人,如果想要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享受养老金待遇,需要确保在该城市累计缴费满10年以上。
增加缴费年限:缴费年限是影响养老金待遇的重要因素。尽量延长缴费年限,可以让你的养老金待遇更高。
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
在有负担能力的情况下,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相同缴费年限下,缴费基数高有利于个人账户的积累,也能够提高平均缴费指数,进而影响养老金的高低。
例如,选择不同的缴费基数,会导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显著差异。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