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养老金。
根据最新的退休退休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在岗月平均工资*(1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地区可能有):这部分是针对建立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计算的。具体计算方法因地区而异,通常与您的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以及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有关。
养老金的调整不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一份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让退休人员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享受晚年时光。新社通提供最新规划方案,点击下方领取自己专属的方案吧!
下面来看看,社保交26年、29年、31年实例对比
在社平工资、退休城市、退休年龄都一样的情况下,缴费年限分别为26年、29年、31年时,退休工资一个月多少钱?
通过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所得:假设都在开封退休、出生年份、退休年龄均保持不变,缴费系数都按70%缴纳的情况下:
工龄26年:基础养老金166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630元 = 约2290元。
工龄29年:基础养老金185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700元 = 约2550元。
工龄31年:基础养老金198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750元 = 约2730元。
新社APP这篇文章知道,养老金体系由两大支柱构成: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其金额的四大要素分别是: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社保缴费档次、累计缴费年限,以及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
其中,累计缴费年限也是养老金金额的关键因素之一。工龄不仅关乎退休前的月薪水平,还可能影响到退休后的福利待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缴满15年社保是获取养老金的最低门槛,但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所能享受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越高。
个人交社保和公司交社保有何区别?
退休年龄:
灵活就业养老:男性年满 60 周岁,女性年满 55 周岁。
职工养老:目前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并且累计缴费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从事有害特殊工种、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形,可以提前退休。
户籍限制:
灵活就业社保通常在户口所在地购买,对外地人员有一定的限制。
职工社保则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单位承担较大比例,职工个人承担较小比例。
险种不一样:
灵活就业社保是指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个人,如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或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的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实际上有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种。每一种保险的缴费比例都不一样,2019年底生育保险并入了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与医疗保险缴费比例是合并计算的。
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缴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职工本人缴费,另一部分是企业缴费。
职工本人需要承担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8%,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2%,失业保险0.3%~1%。医疗和养老是全国统一的,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个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
缴费基数和比例:
灵活就业社保缴费比例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部分。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0%,而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24%(其中单位承担16%,个人承担8%)。这意味着灵活就业人员需要自己承担全部的20%养老保险费用。
医疗保险缴费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10%,而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11%(其中单位承担8%,个人承担3%)。自2024年3月1日起,上海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缴费比例调整为10%。
职工社保是以职工工资情况计算
养老保险断缴后是不是就没有了?
社保断缴了,之前缴的是不会的清0的,根据相关要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里的“累计缴费满十五年”是指个人按缴纳养老保险的累计年限,社保断缴并不会影响之前的缴费记录。
个人养老保险断交可以补交吗?
个人养老金是可以补交的,但具体补交方案可能因地区和养老保险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对个人养老金补交方案的详细介绍:
补缴养老金的条件有哪些?
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以选择补交以满足领取养老金的条件。
补交方式可能包括一次性补交或分期补交,具体取决于当地方案。
因单位原因未按时足额缴纳: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法定时间内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员工有权要求单位进行补交。
单位应承担补交费用,并可能还需支付滞纳金。
补交方式是这样的:
一次性补交: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特定的人群和情况,如一些地区对于在社保制实施前就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在达到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的,可以一次性补交。
分期补交:按照一定的期限和金额逐步完成补交。
综上所述,个人养老金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补交的,但具体补交方案、流程、标准和注意事项需根据当地法规执行。在办理补交前,咨询当地社保经办机构或相关部门以获取准确信息。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