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6401元/月。这一数据相较于去年的6155元/月,增加了246元,增幅达到了4%。其公布意味着以此为基数,将重新核定2023年新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并对之前已退休人员可能存在的养老金差额进行补发。
查阅新社通app显示,已经公布2023年养老金计发基数的前10省份的具体情况

养老金补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养老金的重算补发计算公式主要涉及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一般不受重新核算补发影响)和过渡性养老金(部分地区适用)三部分。以下是对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重算补发计算公式的详细介绍:
基础养老金补发差额的计算公式为:
基础养老金补发差额=补发月数×(新养老金计算基数-旧养老金计算基数)×(1+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其中,新养老金计算基数为当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旧养老金计算基数为上一年度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是根据个人历年实际缴费基数与对应年份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计算的平均值;缴费年限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过渡性养老金重算补发计算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的补发涉及有视同缴费工龄的退休人员。计算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算基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系数
过渡性养老金每月补发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每月补发金额=过渡性养老金差额×补发月数
这里的“过渡性养老金差额”是指按新基数和旧基数计算出的过渡性养老金之间的差额。
据新社通app测算显示,新乡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后2023年新退休人员补差举例计算
新乡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会安排重新核算养老金,并进行差额补发,少数地区可能会延迟到次年才补发到位。
养老金有多少补发呢?
基础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1+本人月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养老金计发基数,新旧基数替换,则可以计算出差额。
举个例子,如果您是2023年3月新乡退休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为0.6,缴费年限为38年,11月重算补发,补发3-11月共8个月差额,具体计算如下:
原基础养老金=6155×(1+0.6)÷2×38×1%=1871.12元
新基础养老金=6401×(1+0.6)÷2×38×1%=1946元
补发差额=(1946-1871.12)=74.88元/月×补发8个月=599.04元
如果您是“退休中人”,有“视同缴费年限”,“过渡养老金”也会一并重算补发,全国通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过渡性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平均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大约在1.0-1.4之间,各地不同)×1%
其中过渡系数各地不尽相同,新乡过渡系数是1.30%,7年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是0.6,能补发多少?
原过渡性养老金 =6155×0.6×7×1.30×1%=336.06元
新过渡性养老金 =6401×0.6×7×1.30×1%=349.49元
补发差额=(349.49-336.06)=13.43元/月×补发8个月=107.44元
综上,这个例子基础养老金补发差额599.04元,过渡性养老金补发差额107.44元,一共能补发706.48元。
各地公布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不同,个人情况也因人而已,重算补发金额也各人不同,但能确定的是,养老金计发基数肯定上调,调整金额接下来几个月会陆续补发到位!
养老金的发放时间因地区而异,通常在每月的10日至25日之间发放。具体来说,社保局通常在每月10号左右将应发放的退休养老金划拨到退休人员的银行账户上,有些地方可能会在15日至20日发放。此外,有些地方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发放时间,例如天津和杭州的养老金发放时间分别为1月12日和1月10日。
养老金发放流程:养老金款项拨至各代发银行后,银行发放到离退休人员账户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碰上节假日等特殊情况,可能发放时间会稍有延后。不过,养老金的发放时间并没有作统一要求,因此,在月底前将当月的养老金发放到位都算是正常的。
《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纪时累计交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退休后次月开始能够由社保中心发放退休薪水,具体情况请询问当地的社保组织。解决退休手续参保人应在达到法定退休年纪前一个月(延缴的参保人在交费满年限的当月)到社保局解决退休手续参保人解决退休时,需提交以下资料:
(1)须填写《退休人员申请表》(一式两份单位或居委会盖章)
(2)本人一寸彩色照片一张
(3)身份证复印件一张。养老保险最低交纳年限为180个月即15年时间,能够多交,到时就能够多领取。同时,养老保险能够累计计量交纳年限,即断断续续交纳是应予的。医疗保险至少需要交纳2530年,达到退休年纪就能够申请享受养老金待遇和医疗报销(只要续费平时也是能够的)。现在的退休年纪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当然从事高风险工种,失去劳动本领等特殊情况能够申请提前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待遇。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