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来聊一下养老金的话题。养老保险福利是退休金、退休费的一部分。它是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的。
工龄:员工在某一行业或公司中积累工作经验的直观体现,反映了员工的专业熟练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
据新社保网小编获悉,

下面社保小编一起来看下,以济南为例(不考虑过渡养老金):
林某:退休城市:济南,缴费年限:34年,退休年龄:55周岁,缴费系数:120%
林某退休测算:
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x平均缴费指数) ÷2×缴费年限×1%≈3120元
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养老保险计发月数: 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191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3120+1910=5030元。
老杜:退休城市:济南,缴费年限:37年,退休年龄:55周岁,缴费系数:80%
老杜退休金测算:
基础养老金= (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x平均缴费指数) ÷2×缴费年限×1%≈2770元
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养老保险计发月数: 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138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2770+1380=4150元。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计算结果显示,林某与老杜的养老金差距源于缴费年限和缴费档位的差异,这一差距具体体现在数额上,林某的5030元减去老杜的4150元,等于880元。
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退休年龄与计发月数:退休年龄越晚、计发月数越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领取速度就越快、总额就越高。同时,退休年龄也间接反映了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累积效果。
缴纳基数:社保缴纳的基数一般参照上一年当地职工的平均工资。
不要断交:断交社保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退休以后,每月到手的退休金将减少。如果因为离职而导致退休金断交,建议将企业窗口变为个人窗口缴费,这样社保就不会断交了。
社平工资: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都是一定程度上跟社平工资挂钩的,这主要是为了保证退休老人们的养老金购买力。退休时的社平工资越高,养老金也会越高。包括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调整,实际上也是因为社平工资增长而调整的。
退休金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退休金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如有)。
养老金计算方法说明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 基础养老金按照参保人退休前一年本职工作月平均工资和参保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职工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职工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有独生子女证的,增加养老金总额的5%。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完全取决于你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和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全部平均工资指数×本人97年以前缴费年限(工龄)×1% 。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