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人员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低于统筹地区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则缴费基数按60%计算;反之,如果月平均工资超过平均工资的300%,则缴费基数按300%计算
2025年灵活就业社保最低要交多少钱?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最新明细来了~根据新社通app-社保缴费查询工具提供的2025社保缴费标准详情数据:

社保缴费的年限长短,对养老保险的影响那可是首当其冲。
首先,15 年可是养老保险缴费的一道 “底线”,是法定的最低年限要求。养老保险大家庭里主要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两大 “成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里面还有些细微差别,职工养老是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便可领取养老金,而居民养老则要求参保人年满 60 周岁才具备领取资格。
再者,养老保险一直遵循着 “多缴多得” 这项铁打的原则,缴费水平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将来个人领取的养老金就如同 “滚雪球” 一般,越积越多。
提示:若您想知道更多的社保缴纳明细,可点击下方使用查询社保计算器,新社通app还为您提供社保养老规划方案。
新社通社保计算器计算所得,数据仅供参考。
退休工资和养老金的区别
资金渠道不同:
养老金是由社会保险资金列支的,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统称为养老金;
退休金一般都是相关部门列支,未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退休人员(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的退休待遇简称退休金或退休生活费;
概念不同: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体系。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退休金是企业或事业单位职工或工作人员退休后一次或分次支付给职工的服务酬劳的一部分。企业制订的退休,应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使其老有所依,对社会的安定和提高企业效益均有益处。
缴费方式不同:
而养老保险则是我们平时所缴纳的社保中的其中一个,一般由参保人所在的单位进行代缴,部分计入参保人个人账户。
退休金由单体或企业提供,不需要受益人缴费即可享受;
领取方式不同:
养老金则是按月领取。领取养老金的主体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
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职工退休后一次支付退休金,企业支付退休金后对职工退休退职无任何给付义务,后者指在职工退休后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养老金低退休不够花?如何提升养老金待遇?
增加缴费年限:缴费年限是影响养老金待遇的重要因素。尽量延长缴费年限,可以让你的养老金待遇更高。
提高缴费档次:
在个人经济能力范围内,尽可能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以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比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更高的缴费基数,这样每月进入个人账户的金额就会更多。
避免提前退休:
退休年龄影响养老金的计算。退休年龄越晚,缴费年限长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也会越小,计算出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
关注自身健康,延长寿命:
养老金是终身制的,只要活着就会源源不断地发放。因此,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延长寿命,能够领取更多养老金。
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办理退休:
社会平均工资越高的地区,养老金待遇也会相应更高。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办理退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养老金待遇。
对于有多地参保经历的人,如果想要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享受养老金待遇,需要确保在该城市累计缴费满10年以上。
养老金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这三种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为:
退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当地的过渡性系数
?视同缴费指数?:根据退休时的职务级别按当地视同缴费指数表确定。
?视同缴费年限?:如上文所述。
?过渡性系数?: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为了保证养老保险体系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并有一定缴费年限的老职工的利益。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过渡性养老金。
2025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增发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
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
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当地的过渡性系数
?视同缴费指数?:根据退休时的职务级别按当地视同缴费指数表确定。
?视同缴费年限?:如上文所述。
?过渡性系数?: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过渡性养老金主要是为了保证养老保险体系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并有一定缴费年限的老职工的利益。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过渡性养老金。
增发养老金=上一年七台河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增发比例。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