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缴纳计算公式是什么 社保计算公式是怎么计算的?一文带你读懂社保缴费金额计算公式新方案:一社保缴费金额计算更便捷,新规后,社保缴费金额计算公式险种更加简化,更加透明,让您轻松搞定知识手续。下面随新社通小编一起了解详情。
全额缴纳社保的计算公式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及相关法规来确定的。全额缴纳即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来缴纳社保。具体计算公式和要点如下:
社保缴费金额计算公式
社保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确定缴费基数
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各项社保的缴费比例
生育保险:单位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如8%),个人不缴费。
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特定比例缴纳(如22%),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8%缴纳。
医疗保险:单位与个人分别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具体比例可能因地区而异,如单位10%,个人2%+3元。
失业保险:单位与个人也分别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如单位1%,个人2%。
工伤保险:缴费比例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通常在5%-2%之间,个人不缴费。
请注意,以上缴费比例和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和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当地社保进行具体计算和缴纳。
另外,对于公积金的缴纳,其缴费比例通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10%。个人与单位通常按照相同的比例缴纳公积金。
个人自行缴纳社保和单位交的有什么不一样?
个人社保VS公司社保:有什么区别?
缴费可选险种不同:在职员工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可以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只能交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不能交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极少数省市可以交失业保险。
社保缴费基数不同:职工社保的缴费基数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工资和职工个人工资,缴费基数除了法定的上下线以外,不能选择缴费基数,要根据工资多少来缴纳。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基数是可以根据档次来进行选择的,每个省都不一样,且选择性很大,就基本养老保险而言,有的有五个档,有的有七个档,有的有十个档,而基本医疗保险有的分一档,有的分二档,有的分一档,二档,有的可以一次性缴纳的。
户籍限制:
职工社保: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包含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公积金。
灵活就业社保属于职工社保,只有养老和医保两个险种。
如何了解自己的社保缴纳明细吗?点击新社通app社保计算器,帮您计算!
新社通app数据所得,数据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本数据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具体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