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社保补缴窗口期进入倒计时!四类人群可享一次性补缴新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补缴15年只需3000元,退休后每月领取180元;国企老职工补缴可免滞纳金;灵活就业人员需把握特殊断缴补救期。补缴近5年职工社保性价比最高,6万元补缴金额可换每月多领450元,十年回本。机会难得,1975年前出生、缴费未满10年者请务必在年底前完成补缴,筑牢晚年生活根基。
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接下来随新社通app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东莞社保还可以补交吗2025年?”的详情。
东莞按照最新消息,城乡社保领域中,能够进行补缴的是哪些群体,需补缴的金额为多少?
2025年社保补缴规则大幅更新,对多数60后、70后而言,这是弥补养老金差额的重要机会。新规指出四类人可申请一次性补缴社保。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者:201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实施时已满45岁(1965年前出生),且缴费不满15年的人群,可在60岁时一次性补缴至15年,立即获得领取养老金的资格。
特殊群体:国企老职工和下乡知青,凭借档案材料就能直接补缴,并且无需缴纳滞纳金,尽享福利。
单位欠缴社保的职工:若曾因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保导致缴费中断,现在可要求单位补缴,包括滞纳金。
灵活就业人员:尤其是在(2022-2023年)断缴的灵活就业人员,可在2025年底前一次性补缴至15年。
补缴费用计算:明白这些不吃亏
补缴费用究竟怎么算?这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缴成本相对较低,按当地最低缴费档次补缴,15年大概只需3000元左右,退休后每月能领取150-500元不等。河南的赵大伯补缴15年只花了3000元,现在每月能领180元养老金,一年半就回本了。
职工养老保险补缴金额相对较高,以2025年社平工资8000元为基数,补缴1年约需2万元(含单位和个人部分),退休后每月能多领约150元。补缴5年内的职工最为划算,滞纳金相对较少。比如补缴3年,费用约6万元,退休金每月能增加450元,10年就能回本。
补缴操作:四步走流程要记牢
确认自己的资格:可登录“电子社保卡”小程序,查询缴费记录和缺口年限,也能拨打12333热线,或前往社保局窗口咨询当地具体法规。不同地区法规存在差异,以上海为例,非户籍人员需连续缴费8年。
准备材料:职工身份需准备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和单位欠费证明等;城乡居民则需身份证、户口本和村委会证明等。
申请办理:线上通过“掌上12333”APP提交申请,一般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线下单位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个人可直接到社保局窗口办理。
缴费核验:费用到账后,通常3个月内可在社保系统中查询到补缴记录。一定要保留好缴费凭证,避免后续纠纷。
红利:这些补贴别错过
2025年新增两类补贴,能减轻大家的补缴负担。
就业困难人员补贴:“4050人员”,即女40岁、男50岁以上人群,补缴养老保险可获得最高800元/月的补贴。
高校毕业生补贴: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毕业生,补缴费用可报销50%。

如何取出社保卡里的钱?有以下几种
了解了哪些情况下可以取出社保资金后,我们再来看看具体如何操作。(1)网点柜台提取
你可以前往社保局指定的网点柜台,携带本人身份证、社保卡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如退休证、病历等),向工作人员说明需要提取的金额,填写提取申请表,然后提交相关材料。工作人员会对你的申请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现场办理提取手续。
(2)ATM机提取
如果你的社保卡具有金融功能,并且你已经激活了这张卡的金融账户,那么你也可以通过ATM机进行提取。插入社保卡到ATM机中,输入密码进入主页面,在主页面上找到“金融账户管理”或“银行卡交易”等选项,点击进入后选择“转账汇款”或“现金存取”功能,按照提示输入要提取的金额、银行账号等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操作即可。
(3)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提取
如果你已经开通了社保卡的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服务,那么你可以登录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APP进行提取。进入“金融账户管理”或“银行卡交易”等选项后选择“转账汇款”或“现金存取”功能,按照提示输入相关信息后进行操作即可。
社保卡里的钱都能干啥?
咱们的社保卡有两个重要账户,分别是医保账户和个人账户。医保账户主要就是用来应对医疗方面的支出,具体用途如下:
药店买药
去指定的药店买药,或者购买一些医疗用品,都可以直接刷社保卡里的余额付款。要是家里有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用社保卡支付能省不少事。
医疗费用报销
在定点医院看病就医的时候,直接刷社保卡就能支付医药费,不管是门诊看病,还是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都能通过医保账户结算,不用自己先垫钱再报销,是不是超方便!
体检和健康检查
在部分城市,社保卡还能用于体检。不过要注意,得选择当地的定点医院和体检机构才行。
除了这些,社保卡的个人账户余额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取出来的,但不是随时都能取,得满足相应的要求。
以上就是社保相关知识,内容及数据仅供参考,欢迎关注、下载新社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