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基本养老金计算方式如下: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为:上一年退休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1+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积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指个人历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及其利息收入的总和。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时的年龄不同,计发月数也有所不同。例如,男性6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39个月,女性50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为195个月。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增发养老金=上一年清远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增发比例。

以清远为例(不考虑过渡养老金情况下):
杨某:退休城市清远,社保缴费年限27年,55周岁退休,按120%缴费档位。
老柯:退休城市清远,缴费年限30年,退休年龄55周岁,但是按80%缴纳社保。
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有: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但是再深入剖析就会发现,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跟社平工资和缴费基数有关,所以这一项应该最终归结到缴费基数高低。而个人账户储存额也直接受缴费基数高低。计发月数主要跟退休年龄有关系。所以,综合来看,养老金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应为:退休上一年度在岗职工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这四项。
有朋友问,今年即将步入退休生活,是不是工龄越长,所领取的养老金就会越高呢?通常来说,我们所说的工龄实际上就是指缴费年限。 依据现行养老金计算公式,确实,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数额通常会相应增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高低并非仅由缴费年限单一因素,还有其他三大关键因素同样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正如下面举的例子,工龄30年比27年的退休人员每个月的养老金要少。
杨某退休后养老待遇测算:
个人养老金=2120元
基础养老金= 445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2120+4450=6570元。
老柯退休后养老待遇测算:
个人养老金= 1540元
基础养老金= 3980元
预计养老金合计=1540+3980=5520元。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计算所得出:杨某与老柯的差别,缴费年限、缴费档位不同的情况下,差别6570-5520=1050元。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仅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不对您构成任何决策建议。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