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退休金计算方法: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所有缴费月份的缴费指数之和÷累计缴费年限的月数
月缴费指数=月缴费基数÷上年度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是参保人员在职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含个人和单位缴纳的部分)以及利息的总和。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具体数值可在相关表格中查找。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增发养老金=上一年金华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个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累计缴费年限(含视为缴费年限)×增发比例。

以金华为例(不考虑过渡养老金情况下):
夏某:退休城市金华,社保缴费年限29年,63周岁退休,按110%缴费档位。
老周:退休城市金华,缴费年限33年,退休年龄63周岁,但是按60%缴纳社保。
养老金的因素主要有: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缴费年限、个人账户储存额和计发月数。但是再深入剖析就会发现,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跟社平工资和缴费基数有关,所以这一项应该最终归结到缴费基数高低。而个人账户储存额也直接受缴费基数高低。计发月数主要跟退休年龄有关系。所以,综合来看,养老金的最主要、最直接因素应为:退休上一年度在岗职工社平工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退休年龄这四项。
社保交29年每月可以领多少钱?社保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与33年的区别?不知道的人抓紧看!接下来跟新社APP一起来看看最新相关资讯吧。
根据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轻松测算您的养老金!经过详细计算,夏某与老周在养老金方面的差距主要归因于他们不同的缴费年限和缴费档位,这一差距量化后为1730元,即,夏某的养老金7270元相较于老周的养老金5540元多出的部分。
退休工资的计算还可能受到你的工作年限、个人累计缴费年限、当地职工工资水平、缴费基数、退休年龄、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等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缴费时间越长,退休金越高;缴费基数越高,退休金越高;退休时间越晚,退休金越高;当地职工平均工资越高,退休金越高。以上就是退休养老金的全部内容,如你对社保相关知识感兴趣,欢迎关注社保网-APP解锁更多专业资讯!
温馨提示: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需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