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7月底,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已经全部公布了2023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大家可以按照方案计算本人每月增幅。那么,山东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有哪些看点和特点呢?对于哪类老人来说更有利呢?接下来就跟社保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
山东2023年养老金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根据山东省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消息,结合我省实际,从2023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现就有关事项方案如下:
一、调整范围
2022年12月31日前已按法规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以下简称退休人员)。
二、调整方案和标准
这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相结合的方案。
(一)定额调整。每人每月增加41元养老金。
(二)挂钩调整。按以下两部分计算增加养老金:
1.按2022年12月本人基本养老金的1.25%确定月增加额。
2.按本人缴费年限分段确定月增加额,其中,对15年(含)以下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2元;16年以上至25年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4元;26年以上至35年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6元;36年以上至45年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1.8元;46年以上的部分,每满1年,月增加2元。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等折算增加的年限;缴费年限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
(三)适当倾斜。2022年12月31日前,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以办理退休手续时按法规确认的出生年月计算,下同)、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和年满8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15元、30元和60元养老金。
同时,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情况人员以往年度倾斜标准等因素,对达到相应年龄的有关人员,再适当增加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其中,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达到70周岁、75周岁和80周岁的企业退休人员(不含企业一次性补缴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90元、190元和360元,企业一次性补缴参保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70元、60元和120元,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0元、80元和80元。
三、资金列支渠道
调整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地方对本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增支出安排资金给予一定补助。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由原渠道解决。其中,所需资金从养老保险基金列支时,要按照参保人员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占基本养老金的比例,从个人账户余额中列支一部分,剩余部分从统筹基金中列支,当个人账户余额为零时,全部从统筹基金中列支。
四、相关问题处理
(一)按相关法规办理退休手续的1949年10月前老工人,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另行制定。
(二)按本方案调整基本养老金的退职人员,系指按有关法规第13条丙款、国发〔1978〕104号、鲁革发〔1972〕143号法规办理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退职生活费的人员。
(三)本方案所称企业一次性补缴参保人员,系指按有关法规办理一次性补缴参保手续的人员,以及按鲁人社发〔2015〕29号等法规以个人身份补缴、补缴前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没有可以认定的视同缴费年限、补缴时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
(四)确定本人月基本养老金基数时,企业退休人员按鲁劳社发〔1999〕82号及有关法规执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鲁人社办发〔2015〕78号及有关法规应当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待遇项目确定。
(五)企业一至四级工伤退休人员如缴费年限不满35年,在与本人缴费年限挂钩调整基本养老金时,按35年调整增加。
(六)本次调整基本养老金,一律计算到元,总额不足1元的按1元增加。
五、组织实施
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2023年山东养老金补发金额怎么算?
养老金调整补发金额=上涨金额×补发月数=(定额+挂钩+倾斜)×补发月数。
全国各地区2023年养老金的调整,预计将于2023年7月底前完成,同时将调增的养老金发放至退休人员手中,关于退休人员补发的养老金具体金额,主要按照上涨金额×补发月数,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补发月数或将有所差异,主要原因在于,退休人员2023年7月养老金是否已经发放,其中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2023年养老金调整补发前,退休人员所在地区2023年7月养老金已经发放,2023年养老金调整补发将按照2023年1月至7月执行,补发月数为7个月。
二是,2023年养老金调整时,退休人员2023年7月养老金尚未发放,到时候退休人员所在地区将补发2023年1月至6月份养老金差额,补发月数为6个月,2023年7月将按照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进行发放。
2023年山东养老金什么时候补发到账?
2023年7月底前各省将补发养老金。根据有关法规,全国各省份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养老金调整和补发方案,并将在7月底前完成所有的补发工作。
2023年山东退休养老金怎么算?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注释】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三、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示例】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年满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究竟能享受哪些福利呢?
第一,养老金调整倾斜涨钱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最晚为60周岁,只要大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满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到去世为止。此外,由于职工工资不断增长,物价水平一直提升,我国为确保退休人员生活水平能紧跟社会发展水平,每年都会适时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
2023年,是养老金连续上调的第19年,凡在2022年12月31日前按法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人,都可以享受涨一补六的利好,7月底前,增调补发的养老金将能发放到账。
而在养老金调整过程中,部分退休人员能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发一笔养老金,绝大多数地区会为70周岁以上的予以倾斜,而北京、浙江两地门槛更低,满65周岁即可。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浙江只有女性可以享受65周岁额外涨钱的福利,男性仍需等到70周岁。
第二,免费体检
正所谓身体是人们的本钱,要想老年生活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十分重要。这不,我国曾提到,每年要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提供1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服务;每人每年提供1次中医体质辨识。
符合年龄要求的老人,可以不花一分钱就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利好,于此同时,通过体检报告能更早发现问题,及时治疗,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三,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随着年纪增长,人们不仅体力变差,腿脚也变得不那么灵便,比如乘坐公共交通,站着很容易摔跤,因此车上都会提醒大家,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让座。另外,随着城市现代化迅猛发展,我国一直在提倡低碳环保,所以各大城市还会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福利,好处颇多。
就拿长沙来说,65岁以上老人,不论本市户籍还是省内外市或省外户籍,只要凭借身份证,就可以免费乘坐长沙市的地铁和公交,方便又省钱。
第四,老年综合津贴
说起老年福利,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高龄津贴,但大家要知道,高龄津贴最低享受门槛是70周岁,所以65周岁老人无缘此项福利。
但上海市目前正施行的老年综合津贴法规,凡年满65周岁的本地户籍公民均可申领,
其中65—69岁,每人每月是75元;
70—79岁,每人每月是150元;
80—89岁,每人每月是180元;
90—99岁,每人每月是350元;
100岁及以上,每人每月是600元。年纪越大,待遇越好。
以上就是山东养老金调整方案最新消息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您还想了解更多五险一金专业资讯,欢迎关注社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