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纳满20年,退休后的养老金究竟有多少?这是众多劳动者心中的一大疑问。社保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我们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今天,新社小编就来详细说明一下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并通过案例和数据来为大家展示养老金待遇的具体情况。
退休人员退休金2025计算方法:
退休金由三个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通常为(退休时上年度全市或全省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根据个人历年缴费工资与全市或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来计算的。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过渡性养老金:有视同缴费年限参保人员在退休后会多享受一部分养老金,就是过渡性养老金。
新社通app养老金计算器测算得出养老金可领取:
基础养老金:刘某的基础养老金部分已经稳稳地落在了2790元的水平线上。
个人养老金:再来看刘某的个人养老金部分,这可是根据刘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里的积累,再除以一个特定的计发月数来得出的。这么一算,每个月能转换成大约2050元的养老金。
养老金总和:最后,把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一加,刘某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总额就是大约4840元,这个数可是相当可观的!
退休金和哪些因素有关?
提高缴费档次
养老保险实行60%至300%的浮动缴费档次,尽可能选择更高的缴费档次来增加养老金收入。
事业单位一般都是选择100%档次,企业高层一般选择的档次要高于100%,而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只会选择60%档次。
因此提高缴费档次可以有效提高养老金。
退休年龄:不同的退休年龄将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意味着个人账户中累积的金额被分配到每个月的养老金中的份额就越大。
缴费年限:衡量个人对养老保险体系贡献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缴费年限越长,个人累积的养老保险权益就越多,退休后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也相应增加。
社评工资:退休时上年度省平工资(省平工资每年都在增加,养老金也就逐年水涨船高。所以,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越多)。
(备注: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当地有关法规为准)